宝妈育儿常识网 健康常识内容页

低烧是怎么回事,怎么快速治疗

2021-11-05 14:23:22 健康常识
低热常见原因有功能性低热、非感染性低热及感染性低热。其中病理性原因包括感染性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风湿热、血液病、肿瘤等。

低热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引起低热的原因较多,包括感染性低热和非感染性低热,还有功能性的。

1、感染性低热包括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如结核菌感染、慢性胆道感染、慢性尿路感染、慢性盆腔炎、慢性中耳炎、慢性鼻窦炎等。在感染性低热中,以结核菌感染最多,其主要表现为午后低热,还可能伴有咳嗽、乏力、夜间或睡醒后出汗等症状。

2、非感染性低热包括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风湿热、红斑狼疮、血液病、肿瘤、药物热等。 功能性低热包括生理性发热、季节性发热、环境性发热和神经功能性发热。

2、除环境性发热外,其他类型的低热多见于青年女性和3岁以内的儿童,上午以发热为主,也可能伴随有出汗、手颤、失眠、乏力和不想吃饭等。

重要提示:科普内容不能作为疾病治疗依据,如有不适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根据个人情况科学治疗。

低烧是怎么回事,怎么快速治疗

低烧的标准

人体正常体温在36~37℃之间,如果发烧在37.3~38.0°C之间,并且持续24小时以上,称为低烧,持续发低烧是指持续数天的低烧。

发低烧可以有多种原因,但大多数情况下,无需过度担心,大部分低烧,是人体对感染的正常反应,最有可能的,就是受凉或者感冒了。

当然,也不排除个别“奇怪”的低烧。

什么时候应该去看医生?

暂时的低烧或许不需要看医生,如果持续的低烧,也要结合其他症状,成人,儿童,婴儿的情况各有不同。

成人:

一般情况下

如果体温在38.5°C以上,持续1天以上,立即看医生。 如果体温在38.5°C以下,但持续3天以上,您也应该去看医生。 如果有基础疾病,或者伴随以下症状,即使发低烧,也请立即看医生。

迅速恶化的奇怪皮疹,眩晕,持续呕吐,癫痫发作,小便时疼痛,脖子发僵,剧烈头痛,喉咙肿胀,窒息感,幻觉。

儿童:

如果孩子仍在与您进行眼神交流、喝水和玩耍,那么不用太担心低烧,但如果低烧持续3天以上,就应该去看医生。

如果发烧伴随以下症状,不要等,立即带孩子去看医生:

易怒或看起来很不舒服,与你的眼神交流很差,反复呕吐,腹泻,坐车后发烧。

婴儿:

对于3个月以下的婴儿,即使体温略高于正常值也可能意味着严重感染,需要立即就医。

3个月以上的婴儿发低烧,表现与平时相同,精神好,能玩,吃喝正常,可以观察2天。

另外4到7个月的婴儿出牙时也会发烧,总的来说,婴儿的情况特殊,如果您心里没底,发烧了还是尽快咨询医生。

低烧是怎么回事,怎么快速治疗

最快的治疗方法

西医认为:

从低热的发生机制上分,低热可分为致热原性发热及非致热原性发热,其中致热原性发热又包括外源性致热原和内源性致热原,包括病毒、微生物及体内的炎症因子等,非致热原性发热一般包括体温调节中枢受损、患者患有产热过多的疾病及散热减少的疾病(非感染包括血液病、结缔组织病、内分泌疾病、血栓、颅内疾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

从低热的性质上分,低烧可分为功能性低烧与器质性低烧。

功能性低烧:1.生理性低烧:见于女性经前或妊娠期低烧;2.季节性低烧:每于夏季出现微热伴有乏力、食欲减退,入秋自然缓解,称夏季微热;3.环境性低烧:在高温环境中工作者,约有10%出现低烧。4.神经功能性低烧。临床上以20─30岁的青年多见,患者体温较正常人升高0.3℃─0.5℃。低烧时间数月至数年不等,一般情况较好,体重不减轻。此类患者约占长期低烧患者总数的1/3左右,预后良好。

器质性低烧:引起器质性低烧的疾病很多,常见病因如结核,胆道感染,慢性病灶感染,尿路感染、风湿、肝炎、肿瘤等。其他是甲亢、贫血、结缔组织病、链球菌感染后状态等。

中医认为:

低热属于中医“微热”“内热”“手足烦热”“潮热”等范畴。中医认为,内热产生的原因有二:一是由于人在过度劳累、久病耗损、大量失血、饮食失宜等情况下,往往会导致体内的液态物质过度消耗而得不到及时的补充,这时就导致了“虚火(热)”的发生。二是当体内的津液在“实火(热)”和外来的六淫邪气中的“火(热)邪”的煎熬下出现了“阴虚”,从而出现“虚火(热)”的症状。这种情况多见于感染发热性疾病的后期,患者出现低热不退,热度上午轻或无热度,午后和夜间热度升高,但一般不超过39℃,精神萎靡,知饥不欲食,口干但不喜饮,心烦失眠,咽干齿燥,大便干结,小便短少,等等。

低热的药物治疗

西药

有的文献指出,(原因不清的)可吃抗菌的阿莫西林,抗病毒的利巴韦林以及解热镇痛的阿司匹林。

中成药:

1.知柏地黄丸(阴虚低热)

知柏地黄丸:由知母、黄柏、熟地黄、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组成。具有滋阴降火的功效。用于潮热盗汗,耳鸣遗精,口干咽燥。阴虚多因血虚,“阴虚生内热”,表现为五心烦热、口干咽燥,神烦气粗,尿黄便干等,体质虚衰、心悸气短、头晕眼花、精神状态差;月经不调、面色无华、黑色素沉着,黄褐斑、蝴蝶斑滋生,更年期困扰;过早进入更年期,一般多见于女士、各种机能亢进性疾病如肺结核、长期低烧等。

2.归芍地黄丸(血虚低热)

归芍地黄丸:由当归、炒白芍、牡丹皮、泽泻、酒萸肉、山药、熟地黄、茯苓等。具有是补肝益肾、滋阴养血功效。用于治疗下午发热,或稍有烦劳就觉头面手足烘热,伴有心悸、面色苍白、气短乏力等症状。

3.补中益气丸(气虚低热)

补中益气丸:由炙黄芪、党参、炙甘草、炒白术、当归、升麻、柴胡、陈皮组成。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的功效。治疗虽有低热,但又觉冷,出汗怕风,并有气短、乏力、不想说话、大便不成形、饮食减少等症状。

4.藿香正气水(夏季低热)

藿香正气水由苍术、陈皮、茯苓、生半夏、广藿香油、紫苏叶油等组成。适用于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症见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出现低热,乏力、口渴及食欲减退等。

5.四妙丸(湿热低热)

四妙丸:由苍术、牛膝、黄柏 (盐炒)、薏苡仁组成,具有清热利湿功效。

6.四磨汤口服液(伤食低热)

四磨汤口服液:由木香、积壳、槟榔、乌药组成,具有顺气降逆,消积止痛功效。用于婴幼儿乳食内滞证,症见腹胀、腹痛、啼哭不安、厌食纳差、腹泻或便秘;中老年气滞、食积证,症见脘腹胀满、腹痛、便秘;以及腹部手术后促进肠胃功能的恢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