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妈育儿常识网 学习成长内容页

《威尼斯商人》教案优秀

2025-04-01 23:48:57 学习成长

《威尼斯商人》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了解莎士比亚及其作品风格,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和古今异义词。

准确概括剧本的故事情节,梳理戏剧冲突。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分角色朗读和表演,深入体会人物性格特点,提高语言表达和舞台表现能力。

分析剧中的戏剧冲突和人物形象塑造手法,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作品所蕴含的人文主义思想,感受正义最终会战胜邪恶的力量。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价值观,认识到人性中善良、宽容等美德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把握剧本的故事情节和戏剧冲突,理解其推动剧情发展的作用。

分析夏洛克、鲍西娅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学习作者塑造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作品所反映的社会问题以及其中蕴含的人文主义思想内涵。

体会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独特魅力,品味其丰富的表现力和深层含义。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角色扮演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播放一段电影《威尼斯商人》中法庭审判片段的视频剪辑,营造出紧张激烈的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从刚才的视频中,大家感受到了怎样的气氛?视频里的人物在争论什么?由此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莎士比亚经典喜剧《威尼斯商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知识讲解(10分钟) 介绍作者莎士比亚:运用PPT展示莎士比亚的生平简介、代表作品以及他在世界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重点提及他的戏剧创作风格,包括喜剧、悲剧、历史剧等不同类型作品的特点,让学生对作者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背景知识介绍:讲解《威尼斯商人》创作的时代背景,包括当时欧洲的社会经济状况、商业发展情况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剧本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人物行为动机。

字词学习:利用PPT呈现文中的重点生字词,如“恻隐(cè yǐn)”“豁免(huò miǎn)”“庖代(páo dài)”“延纳(yán nà)”“饶恕(ráo shù)”等,带领学生认读、解释词义,并进行例句示范,加深学生对字词的理解和记忆。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5分钟) 学生默读课文,要求边读边圈点勾画出文中表明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发展的关键信息,思考剧本围绕什么事件展开,涉及哪些主要人物。

请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剧本的主要情节。

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发言,教师对各小组的回答进行点评和补充完善,引导学生梳理出故事的起因(安东尼奥为帮助巴萨尼奥向鲍西娅求婚,向夏洛克借高利贷,立下割一磅肉的契约)、经过(巴萨尼奥未能按时还款,夏洛克坚持要按照契约割下安东尼奥的一磅肉,双方对簿公堂)和结果(鲍西娅假扮律师出庭,巧妙地击败了夏洛克,挽救了安东尼奥)。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的戏剧冲突,如夏洛克与安东尼奥之间的矛盾冲突(围绕借款契约和割肉条款展开)、夏洛克与鲍西娅之间的智慧较量(法庭上的唇枪舌战)等,分析这些冲突对推动剧情发展的作用,让学生初步体会戏剧冲突在剧本中的重要性。

(四)精读课文,人物分析(20分钟) 分角色朗读:挑选几位学生分别扮演夏洛克、鲍西娅、安东尼奥、巴萨尼奥等角色,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其他学生认真倾听,注意体会不同角色的语气、语调、语速以及情感变化。

朗读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评价,重点从是否准确把握人物性格特点、语言表达是否生动形象等方面进行点评。

人物形象分析:引导学生结合文中具体的台词和情节,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夏洛克:让学生找出描写夏洛克的相关语句,如“他曾经羞辱过我,夺去我几十万块钱的生意,讥笑着我的亏蚀,挖苦着我的盈余,侮蔑我的民族,破坏我的买卖,离间我的朋友,煽动我的仇敌;他的理由是什么?只因为我是一个犹太人。

”从这些话语中可以看出夏洛克是一个贪婪、吝啬、冷酷、凶残、狭隘且偏执的高利贷者,同时又有着强烈的报复心和种族偏见。

鲍西娅:分析鲍西娅在法庭上的表现,如她巧妙地利用契约中的漏洞,以“只能割一磅肉,不能多也不能少,而且不能流一滴血”为由,迫使夏洛克败诉。

通过这些情节,可以看出鲍西娅是一个聪明机智、勇敢果断、博学多才且充满正义感的女性形象。

安东尼奥:从他为朋友慷慨借钱、甘愿承担风险以及面对夏洛克的逼迫时的坦然态度,可以看出他是一个重情重义、豪爽侠义、正直善良的商人。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作者是如何塑造这些人物形象的,引导学生从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以及对比衬托等角度进行分析。

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学生掌握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和技巧。

(五)主题探讨,拓展延伸(10分钟)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结合剧本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以及创作背景,深入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

提问学生:这部作品通过讲述这样一个故事,想要传达给我们什么样的信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归纳,点明作品一方面批判了高利贷者的贪婪、残忍和冷酷无情,另一方面歌颂了仁爱、友谊和正义的力量,体现了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思想,即倡导人性的解放和自由,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

拓展延伸:开展课堂小辩论,话题为“在当今社会,金钱与人性哪个更重要?”将学生分成正反两方,进行激烈的辩论。

通过辩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价值观,让学生明白在追求物质财富的同时,不能忽视人性中的善良、宽容、友爱等美好品质。

(六)课堂小结(3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强调重点知识点,包括剧本的故事情节、戏剧冲突、人物形象以及主题思想等。

同时,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进一步探索欲望。

(七)布置作业(2分钟) 书面作业:要求学生以“我眼中的[人物名字]”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人物赏析短文,选择文中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个人物,结合具体情节分析其性格特点和形象意义。

实践作业:让学生分组排练课本剧《威尼斯商人》,下节课进行展示表演,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艺术表现力。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威尼斯商人》的教学过程中,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参与度。

通过分角色朗读和角色扮演,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了人物性格,体会到了戏剧的魅力。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对于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独特魅力挖掘还不够深入,部分学生在理解一些较为晦涩的台词时存在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戏剧语言的赏析指导,引导学生反复品味,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同时,在课堂讨论环节,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进一步鼓励和引导全体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营造更加活跃的课堂氛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