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帽》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小红帽》的故事内容,掌握故事中的主要情节和角色特点。
能够用清晰、流畅的语言复述故事。
学习故事中的生字词,如“帽、狼、外婆”等。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阅读、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对故事进行简单的改编和创作,培养创新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故事传达的道理,知道不能轻易相信陌生人,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感受童话的魅力,激发学生对阅读童话故事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故事内容,掌握生字词。
引导学生通过故事明白自我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深入体会角色情感,理解故事蕴含的道理。
启发学生对故事进行合理的改编和创作,培养创新思维。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角色扮演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准备
《小红帽》的动画视频、故事音频。
制作包含故事图片、生字词的 PPT。
准备小红帽、大灰狼、外婆等角色的头饰。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5 分钟)
播放一段欢快的音乐,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都听过哪些童话故事呀?”鼓励学生积极举手分享自己听过的故事,如《白雪公主》《灰姑娘》等。
教师:“今天老师要带大家走进一个新的童话故事,在听故事之前,先来看一张图片。”(展示小红帽戴着帽子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提问:“同学们,从这张图片上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个小女孩头上戴着什么呀?”由此引出故事的主人公小红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授(20 分钟)
初读故事,整体感知
教师播放《小红帽》的故事音频,同时在 PPT 上展示相应的图片,让学生边听边看,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听完音频后,教师提问:“同学们,刚刚我们听的这个故事叫什么名字呀?故事里都有谁呢?”引导学生回答出故事名字和主要角色。
学习生字词
教师通过 PPT 展示故事中的生字词,如“帽、穿、带、郊、狼、婆、昏、鲜”等,带领学生认读,纠正发音。
讲解生字的字形和字义,可以通过编口诀、讲故事等方式帮助学生记忆。例如,“帽”字可以编口诀:“毛巾在头上,冒字下面藏,人人都爱戴,暖和又漂亮。”
让学生开火车读、小组读、个别读等,巩固生字的认读。
精读故事,理解内容
教师范读故事,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考:故事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讲了什么?
读完后,引导学生分段讨论,总结出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起因是小红帽去看望生病的外婆,经过是在路上遇到大灰狼并被欺骗,结果是猎人救了小红帽和外婆,打死了大灰狼。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小红帽为什么会被大灰狼骗呢?”“如果你是小红帽,你会怎么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角色扮演(15 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几位同学分别扮演小红帽、大灰狼、外婆和猎人。
各小组进行简单的排练,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角色的语气、动作和表情。
邀请各小组上台表演,其他学生认真观看。表演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评价,从表演的生动性、对角色的理解等方面进行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故事中角色的情感和心理变化,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和蕴含的道理。
(四)拓展延伸(10 分钟)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对故事进行改编。提问:“如果小红帽没有遇到猎人,她会想出什么办法逃脱大灰狼的魔掌呢?”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小组内交流想法,然后请个别学生分享自己改编的故事。
让学生分组讨论: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避免像小红帽一样上当受骗,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如不跟陌生人走、不随便透露个人信息等,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五)课堂小结(5 分钟)
请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说一说自己学到了什么。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小红帽》的故事,认识了可爱的小红帽、狡猾的大灰狼和善良的外婆,还学习了很多生字词。同时,我们也明白了不能轻易相信陌生人,要学会保护自己。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都能做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
(六)布置作业
回家后把《小红帽》的故事讲给家人听,并和他们交流自己的感受。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绘画、写短文等)表现《小红帽》的故事。
六、教学反思
在本次《小红帽》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参与度较高。在角色扮演环节,学生能够积极投入,深入体会角色情感,较好地理解了故事内容。然而,在拓展延伸部分,部分学生的想象力不够丰富,改编故事时存在一定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