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课堂 “叮铃铃……”上课铃声欢快地响起来,同学们迅速回到座位,端端正正地坐好,等待着科学老师的到来。
今天这堂科学课,老师说要带我们做一个神奇的实验,大家都满怀期待。
科学老师迈着轻快的步伐走进教室,手里拿着一堆瓶瓶罐罐。
他微笑着对我们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做一个‘会跳舞的盐’的实验。
”听到这个新奇的名字,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同学们交头接耳,纷纷猜测这到底是个怎样神奇的实验。
老师先拿出一个透明的玻璃杯,然后在杯口覆盖上一层保鲜膜,接着在保鲜膜上撒了一些盐。
准备工作就绪后,老师对着杯口大声喊叫。
奇迹发生了,只见保鲜膜上的盐开始跳动起来,就像一群欢快的小精灵在跳舞。
同学们都惊讶得张大了嘴巴,发出阵阵惊叹声。
“谁想来试一试?”老师问道。
同学们纷纷举起手,我也幸运地被选中了。
我走到讲台前,深吸一口气,对着杯口大声喊出“哇”。
果然,盐粒又开始跳动起来,我兴奋极了。
随后,老师开始为我们讲解实验原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当我们对着杯口喊叫时,引起了空气振动,这种振动通过保鲜膜传递给了盐,所以盐就跳动起来了。
原来是这样,大家恍然大悟,不禁感叹科学的神奇。
这堂课就在欢乐和惊奇中结束了。
通过这个有趣的实验,我们不仅学到了科学知识,还亲身体验到了科学的魅力。
这真是一堂令人难忘的有趣课堂啊! 难忘的写作课 在我的记忆中,有一堂写作课令我终生难忘。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语文老师走进教室,脸上带着神秘的笑容。
“同学们,今天我们不上常规的写作课,而是来玩一个游戏。
”老师的话立刻引起了大家的兴趣,原本有些沉闷的教室瞬间活跃起来。
老师拿出一个盒子,里面装着许多小纸条。
他说:“每张纸条上都写着一个词语,我们将通过抽签的方式,决定每位同学要围绕哪个词语进行写作。
”同学们依次上台抽签,我抽到的词语是“月光下的小巷”。
拿到词语后,我开始陷入沉思。
脑海中渐渐浮现出一条幽静的小巷,月光洒在青石板路上,泛出清冷的光。
小巷两旁的墙壁爬满了青苔,偶尔传来几声虫鸣。
我拿起笔,将这些画面一一描绘在纸上。
时间在笔尖流淌,同学们都沉浸在创作之中。
过了一会儿,老师说:“停笔,现在请几位同学上台分享他们的作品。
” 第一位上台的是小李,他写的是“雨中的公园”。
他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公园里雨中的景色,雨滴打在荷叶上的声音,花朵在雨中的娇艳模样,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
接着,小张分享了他围绕“热闹的集市”创作的文章。
他笔下的集市充满了人间烟火气,此起彼伏的叫卖声,琳琅满目的商品,人们脸上洋溢的笑容,都被他刻画得栩栩如生。
轮到我上台了,我有些紧张地走上讲台,开始朗读自己的文章。
当我读完最后一个字时,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老师微笑着点评道:“大家都写得很不错,通过这次游戏写作,我看到了大家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写作其实并不难,只要我们善于观察生活,用心去感受,就能写出好文章。
” 这堂写作课,通过独特的游戏方式,让我明白了写作的乐趣,也让我对写作有了更深的热爱。
它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写作的道路。
激烈的辩论课 “铃——”随着上课铃声响起,一场激烈的辩论课拉开了帷幕。
本次辩论的主题是“小学生应不应该带手机上学”,正方观点是“应该带手机上学”,反方观点是“不应该带手机上学”。
同学们分成正反两方,个个摩拳擦掌,准备在这场唇枪舌战中一决高下。
正方一辩率先发言,他条理清晰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手机如今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小学生带手机上学可以方便与家长联系。
比如在放学后,如果有突发情况不能按时回家,就可以及时打电话告知家长,让家长放心。
而且,现在有很多学习软件,手机可以作为学习的辅助工具,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知识。
”正方一辩的发言有理有据,赢得了己方阵营的阵阵掌声。
反方一辩也不甘示弱,立刻站起来反驳:“虽然手机有一定的便利性,但对于小学生来说,更多的是负面影响。
小学生自控能力较差,一旦带手机上学,很容易沉迷于游戏、短视频等,从而影响学习成绩。
此外,在课堂上手机铃声突然响起,也会扰乱课堂秩序,影响老师的教学和其他同学的学习。
”反方一辩的言辞犀利,同样获得了反方同学的喝彩。
进入自由辩论环节,气氛愈发紧张激烈。
正方二辩迅速站起来说:“我们可以合理安排使用手机的时间,制定规则,只要家长和老师监督到位,就不会出现沉迷的情况。
而且,手机上的一些学习资源是书本上没有的,能够拓宽我们的知识面。
” 反方二辩马上回应:“即使有监督,小学生还是很难抵抗手机的诱惑。
而且,过多地依赖手机获取信息,会导致我们阅读能力下降,思维变得碎片化。
” 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一个个精彩的论点和有力的反驳在教室里回荡。
有的同学激动得面红耳赤,有的同学则冷静沉着地陈述观点。
最后,老师进行了总结发言:“今天的辩论非常精彩,双方同学都表现得很出色。
其实,手机本身并没有对错,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正确使用它。
对于小学生来说,要明确带手机上学的目的,合理控制使用时间,让手机成为学习和生活的助力,而不是阻力。
” 这堂激烈的辩论课,不仅锻炼了我们的口才和思维能力,还让我们对手机的使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它在我的学习生涯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