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妈育儿常识网 健康常识内容页

消渴最好穴位图

2024-11-26 15:31:36 健康常识

消渴病在中医范畴中与肺、胃、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可起到辅助调节作用。

以下为你介绍一些治疗消渴较好的穴位: 腹部穴位 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此穴为胃之募穴、八会穴之腑会,刺激中脘穴可有效调节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改善消渴患者因脾胃虚弱导致的多食易饥、胃脘不适等症状。

按摩时,仰卧位,用食指和中指并拢,垂直按压穴位,力度适中,每次按压3 - 5分钟,每日可操作多次。

关元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关元穴是人体元气汇聚之处,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

对于消渴病后期出现的肾阳不足,如腰膝酸软、尿频等症状有较好的调理作用。

可用艾灸的方式,点燃艾条一端,距穴位皮肤2 - 3厘米进行熏烤,使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每次灸15 - 20分钟,每周2 - 3次。

背部穴位 胰俞穴:又称胃脘下俞,在背部,当第8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它是治疗消渴的经验效穴,能调节胰腺功能,促进胰岛素分泌,从而对血糖起到良性调节作用。

针刺该穴位需由专业医生操作;日常保健也可采用揉按的方法,双手握拳,用食指关节突起部位点揉胰俞穴,每次约5分钟,以局部酸胀为度。

肾俞穴: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肾为先天之本,肾阴亏虚是消渴病发病的重要病机之一。

刺激肾俞穴可滋补肾阴,改善消渴患者的多尿、腰膝酸软等症状。

可采用按摩或拔罐的方法,按摩时双手搓热后放在穴位上,上下揉搓,每次5 - 10分钟;拔罐则需由专业人员操作,留罐10 - 15分钟,每周1 - 2次。

上肢穴位 太渊穴:位于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太渊穴为手太阴肺经的输穴、原穴,五行属土,肺朝百脉,脉会太渊,刺激此穴可补肺气、养肺阴,对于消渴病引起的肺燥津伤,如咽干口燥、烦渴多饮等有一定疗效。

用拇指指腹轻轻按揉太渊穴,每次1 - 3分钟,每日3 - 5次。

曲池穴: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曲池穴为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阳明经多气多血,刺激曲池穴可清泻阳明火热,改善消渴患者的燥热症状,如口渴、多食等。

可采用点按的方法,用拇指指腹按压穴位,力度稍重,以产生酸麻胀感为度,每次点按3 - 5分钟,每日2 - 3次。

下肢穴位 足三里穴: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等功效。

通过刺激足三里穴,可调节脾胃运化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对消渴病的治疗和康复有积极作用。

可采用艾灸、按摩等方法,艾灸时同关元穴的操作方法;按摩时可用拇指或中指指腹按压穴位,每次5 - 10分钟,每日早晚各1次。

三阴交穴: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三阴交为足三阴经(肝、脾、肾)的交会穴,刺激该穴位可同时调节肝、脾、肾三脏的功能,对于消渴病患者因肝肾阴虚、脾虚失运引起的多种症状均有改善作用。

可自行按摩,用拇指指腹按揉穴位,每次3 - 5分钟,每日2 - 3次。

穴位治疗仅作为消渴病综合治疗的一部分,不能替代正规的药物治疗。

如果患有消渴病,应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规范治疗 。

 

消渴最好穴位图

消渴最好穴位图(1)

消渴最好穴位图

消渴最好穴位图(2)

消渴最好穴位图

消渴最好穴位图(3)

消渴最好穴位图

消渴最好穴位图(4)

消渴最好穴位图

消渴最好穴位图(5)

消渴最好穴位图

消渴最好穴位图(6)

消渴最好穴位图

消渴最好穴位图(7)

消渴最好穴位图

消渴最好穴位图(8)

消渴最好穴位图

消渴最好穴位图(9)

消渴最好穴位图

消渴最好穴位图(10)

消渴最好穴位图

消渴最好穴位图(11)

消渴最好穴位图

消渴最好穴位图(12)

消渴最好穴位图

消渴最好穴位图(13)

消渴最好穴位图

消渴最好穴位图(14)

消渴最好穴位图

消渴最好穴位图(15)

消渴最好穴位图

消渴最好穴位图(16)

消渴最好穴位图

消渴最好穴位图(17)

消渴最好穴位图

消渴最好穴位图(18)

消渴最好穴位图

消渴最好穴位图(19)

消渴最好穴位图

消渴最好穴位图(20)

消渴最好穴位图

消渴最好穴位图(21)

消渴最好穴位图

消渴最好穴位图(22)

消渴最好穴位图

消渴最好穴位图(23)

消渴最好穴位图

消渴最好穴位图(24)

消渴最好穴位图

消渴最好穴位图(25)

消渴最好穴位图

消渴最好穴位图(26)

消渴最好穴位图

消渴最好穴位图(27)

消渴最好穴位图

消渴最好穴位图(28)

消渴最好穴位图

消渴最好穴位图(2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