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妈育儿常识网 健康常识内容页

夏季养生穴位图

2024-11-26 15:34:13 健康常识

夏季养生可关注以下穴位,通过按摩、艾灸等方式刺激它们,有助于调节身体机能,适应夏季气候特点: 足三里穴 位置: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简单取穴方法是,正坐屈膝,用同侧手张开虎口围住髌骨上外缘,余指向下,中指尖处即为此穴。

功效: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之效。

夏季天气炎热,人们易出现脾胃功能减弱的情况,刺激足三里可增强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提升身体免疫力。

应用:可用拇指指腹按揉足三里穴,每次左右腿各按揉3 - 5分钟,以穴位局部有酸胀感为宜。

也可采用艾灸的方式,每周艾灸2 - 3次,每次15 - 20分钟。

神阙穴 位置:位于腹中部,脐中央。

功效:神阙穴为任脉上的重要穴位,与人体诸经百脉相通,具有回阳救逆、开窍苏厥、健脾补气、利水消肿等作用。

夏季人体阳气浮于外,脾胃相对虚寒,艾灸神阙穴可温补元阳、健运脾胃、复苏固脱,增强人体抵抗力。

应用:艾灸神阙穴较为常用,可选用艾条温和灸,距离穴位皮肤2 - 3厘米进行熏烤,每次10 - 15分钟,至局部皮肤红晕为度。

也可使用隔盐灸,将纯净干燥的食盐填于脐窝,上置艾绒施灸,有较好的温阳散寒效果,但操作需谨慎,避免烫伤。

内关穴 位置: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简便取穴方法是,伸开手臂,掌心向上,握拳并抬起手腕,可以看到手臂中间有两条筋,内关穴就在两筋之间,腕横纹上2寸处。

功效:内关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常用腧穴之一,能宁心安神、理气止痛、和胃降逆。

夏季气温高,人体易出现心烦意乱、心悸胸闷等症状,刺激内关穴可有效缓解这些不适,调节心脏功能,稳定情绪。

应用:用拇指指尖垂直按压内关穴,力度适中,以穴位产生酸麻胀的感觉为度,每次每侧穴位按压3 - 5分钟,每天可按压3 - 4次。

大椎穴 位置:位于脊柱区,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低头时,颈后最突出的骨头下方的凹陷处就是大椎穴。

功效:大椎穴为督脉之要穴,有解表清热、疏风散寒、通阳理气、健脑宁神等作用。

夏季人体易受暑热之邪侵袭,艾灸大椎穴可激发阳气,增强人体抗暑能力,预防感冒等疾病。

应用:可采用艾条悬灸的方法,将艾条点燃后,对准大椎穴,距离皮肤2 - 3厘米进行熏烤,每次15 - 20分钟,以局部皮肤温热但不烫伤为宜。

每周可进行2 - 3次艾灸。

涌泉穴 位置:在足底,屈足卷趾时足心最凹陷中。

约当足底第2、3趾蹼缘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凹陷处。

功效:涌泉穴是足少阴肾经的起始穴,具有滋阴益肾、平肝息风、醒脑开窍等功效。

夏季人体阳气外浮,肾阴相对亏虚,刺激涌泉穴可滋阴降火,引热下行,平衡人体阴阳,改善夏季因阴虚阳亢导致的烦躁、失眠等症状。

应用:每晚睡前,可先用温水泡脚15 - 20分钟,然后用拇指指腹从足跟向足尖方向推搓涌泉穴,每次推搓3 - 5分钟,以穴位发热为度。

也可进行艾灸,但注意温度不宜过高,以免烫伤皮肤。

 

夏季养生穴位图

夏季养生穴位图(1)

夏季养生穴位图

夏季养生穴位图(2)

夏季养生穴位图

夏季养生穴位图(3)

夏季养生穴位图

夏季养生穴位图(4)

夏季养生穴位图

夏季养生穴位图(5)

夏季养生穴位图

夏季养生穴位图(6)

夏季养生穴位图

夏季养生穴位图(7)

夏季养生穴位图

夏季养生穴位图(8)

夏季养生穴位图

夏季养生穴位图(9)

夏季养生穴位图

夏季养生穴位图(10)

夏季养生穴位图

夏季养生穴位图(11)

夏季养生穴位图

夏季养生穴位图(12)

夏季养生穴位图

夏季养生穴位图(13)

夏季养生穴位图

夏季养生穴位图(14)

夏季养生穴位图

夏季养生穴位图(15)

夏季养生穴位图

夏季养生穴位图(16)

夏季养生穴位图

夏季养生穴位图(17)

夏季养生穴位图

夏季养生穴位图(18)

夏季养生穴位图

夏季养生穴位图(19)

夏季养生穴位图

夏季养生穴位图(20)

夏季养生穴位图

夏季养生穴位图(21)

夏季养生穴位图

夏季养生穴位图(22)

夏季养生穴位图

夏季养生穴位图(23)

夏季养生穴位图

夏季养生穴位图(24)

夏季养生穴位图

夏季养生穴位图(25)

夏季养生穴位图

夏季养生穴位图(26)

夏季养生穴位图

夏季养生穴位图(27)

夏季养生穴位图

夏季养生穴位图(28)

夏季养生穴位图

夏季养生穴位图(29)

夏季养生穴位图

夏季养生穴位图(3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