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妈育儿常识网 健康常识内容页

手拍打穴位图

2024-11-26 15:34:16 健康常识

用手拍打穴位是中医传统养生和调理身体的方法之一,通过适当力度的拍打刺激穴位,可促进气血运行、调节脏腑功能。

以下为您介绍一些常见可拍打穴位及方法: 头部穴位 百会穴 位置: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

拍打方法:用手掌轻轻拍打百会穴,力度适中,频率大约为每分钟60 - 80次,每次拍打3 - 5分钟。

可提神醒脑、升阳举陷,改善头痛、头晕、失眠等症状 。

神庭穴 位置: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拍打方法:食指、中指并拢,轻轻拍打神庭穴,每次拍打2 - 3分钟,以局部微微发红为度。

有助于缓解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等问题,还能调节神经系统功能。

上肢穴位 内关穴 位置: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拍打方法:用另一只手的手掌或手指有节奏地拍打内关穴,每侧拍打3 - 5分钟。

经常拍打可宁心安神、理气止痛,对心悸、胸闷、晕车、恶心等有一定缓解作用。

合谷穴 位置:在手背,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拍打方法:一手握拳,用小鱼际肌部位轻轻拍打另一手的合谷穴,每侧拍打5 - 10分钟。

能疏风解表、行气活血、通络止痛,可辅助治疗头痛、牙痛、感冒等多种病症。

下肢穴位 足三里穴 位置: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拍打方法:双手握拳,以拳眼轻轻拍打足三里穴,每次拍打10 - 15分钟。

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等功效,对消化系统疾病有较好的保健作用。

三阴交穴 位置: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拍打方法:用手掌或手指指腹拍打三阴交穴,每侧拍打5 - 10分钟。

可健脾益血、调肝补肾,对月经不调、带下、失眠等有一定的调理作用。

躯干部穴位 膻中穴 位置:在胸部,横平第4肋间隙,前正中线上。

拍打方法:用手掌轻轻拍打膻中穴,频率稍慢,每分钟40 - 60次,每次拍打3 - 5分钟。

能宽胸理气、止咳平喘,对胸闷、胸痛、心悸等有缓解效果。

关元穴 位置:在下腹部,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上。

拍打方法:将手掌搓热后,轻柔地拍打关元穴,每次拍打5 - 10分钟。

可培元固本、补益下焦,对生殖系统、泌尿系统疾病有一定保健作用。

注意事项 拍打力度:要根据个人体质和耐受程度调整,以穴位局部有酸麻胀感但不疼痛难忍为宜,避免用力过猛造成皮肤损伤。

拍打顺序:一般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拍打,遵循经络气血运行方向。

特殊情况:皮肤有破损、溃疡、感染,以及患有严重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的人群,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穴位拍打,孕妇不宜拍打可能影响胎儿的穴位 。

 

手拍打穴位图

手拍打穴位图(1)

手拍打穴位图

手拍打穴位图(2)

手拍打穴位图

手拍打穴位图(3)

手拍打穴位图

手拍打穴位图(4)

手拍打穴位图

手拍打穴位图(5)

手拍打穴位图

手拍打穴位图(6)

手拍打穴位图

手拍打穴位图(7)

手拍打穴位图

手拍打穴位图(8)

手拍打穴位图

手拍打穴位图(9)

手拍打穴位图

手拍打穴位图(10)

手拍打穴位图

手拍打穴位图(11)

手拍打穴位图

手拍打穴位图(12)

手拍打穴位图

手拍打穴位图(13)

手拍打穴位图

手拍打穴位图(14)

手拍打穴位图

手拍打穴位图(15)

手拍打穴位图

手拍打穴位图(16)

手拍打穴位图

手拍打穴位图(17)

手拍打穴位图

手拍打穴位图(18)

手拍打穴位图

手拍打穴位图(19)

手拍打穴位图

手拍打穴位图(20)

手拍打穴位图

手拍打穴位图(21)

手拍打穴位图

手拍打穴位图(22)

手拍打穴位图

手拍打穴位图(23)

手拍打穴位图

手拍打穴位图(24)

手拍打穴位图

手拍打穴位图(25)

手拍打穴位图

手拍打穴位图(26)

手拍打穴位图

手拍打穴位图(27)

猜你喜欢